随着碳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配额分配相关规则的收紧,中国的碳价近期屡创新高,达14.60美元/吨。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坚定决心,也为可再生能源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在政策推动下,正经历着从快速增长到鼓励就地消纳的重要转变。
2024年4月26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明确提出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草案要求供电企业、售电企业以及电力用户(含使用自备电厂供电的企业)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责任,其中要求:6MW以上的中国工商业光伏项目必须就地消纳。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最低比重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考核。这一举措为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纳提供了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修订了《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实施办法》,鼓励以满足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为主要目标的增量配电业务。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增量配电业务的区域划分问题,有利于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大力发展。此外,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共同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此前,生态环境部已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未来还可能包括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预计扩大覆盖范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将达到60%。
图片、资料、及数据来源:彭博终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彭博新能源财经。(注:数据截至2024年11月1日。)
在绿色电力证书(Green Electricity Certificate,简称GEC)方面,国家能源局于2024年8月26日印发了《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该规则旨在规范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的核发和交易,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绿证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这一规则的出台,为可再生能源消纳获得RE100的无条件认证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就地消纳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发电量会随天气和日照大幅波动,这对电网的管理和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鼓励就地消纳可能会减少发电上传总量,影响电网的收入和运营。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鼓励就地消纳和保障电网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